发布时间:2025-10-15 18:12:03    次浏览
2016中国文艺评论峰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2016中国文艺评论峰会”7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次峰会由人民日报社、中国文联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论坛网等组织发起,得到了文艺主管部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等组织与单位的大力支持。峰会意义: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探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发表以来文艺领域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发挥文艺评论的导向和引领作用,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峰会现场峰会内容本次峰会由两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为领导致辞讲话及开题演讲;第二单元为主题研讨,与会专家围绕“大国国运与文艺复兴”、“传统文化与文艺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基于雅和俗的思考,认为通俗文艺并非走向俗的必然,但是容易走向俗的路途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当下基于互联网发展,时尚和流行引导大众的消费,文艺的各种形式都有可能被消费而成为通俗文艺。需要在主流价值观体系基础上建立起适应通俗文艺发展的社会氛围,文艺大众化和大众化的文艺同样需要精神和品格上的提升。 陈履生:通俗文艺要近通远俗通俗文艺的大众性特质决定了通俗文艺的基本特性。与过往不同的是,以前所说的通俗文艺一般是指民间戏曲、民间美术等长期流行于民间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其中的美术有年画、连环画等等。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年画、连环画等大众美术已经接近消亡或已不复存在,而代之的是新业态的动漫以及用于装饰室内的装饰画,所以,通俗文艺品类的判别可能不是那么鲜明,可能也不存在一条明显的界限,如传统的属于文人的中国画和书法,正从主流走向通俗,因此,通俗文艺可能仍然被定性为一种受大众欢迎的文艺形态——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能够在大众中广为传播,而常常不被精英文化所接受,从而形成社会中的文化问题,实际上,个中的内涵却与20世纪中期之前有着明显的不同。通俗文艺并非是走向俗的必然,但容易走向俗的路途则是难以避免,尤其是在当下基于互联网的文化发展,时尚加流行正引导大众消费,文艺的各种形式都有可能被消费而成为通俗文艺的一部分,此时即使再高雅的文艺样式都不敌消费的干扰和颠覆,或者被消费所利用。当代中国文艺的现实发展造就了错综的文化关系,一方面是雅的通俗化,表现出主流发展中兼顾与大众共享的提倡;一方面是俗的成为遗产反而为雅所利用,哪怕是点缀,都显现出政府对文化遗产所表现出的特别的惠顾。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能够融汇各种高雅、精致的艺术走向通俗的社会中,许多过去被视为远离通俗的艺术正日益通俗化,文艺的基层化也成为当代中国文艺的主要特点。在这样的状态中,文艺的普遍通俗化造就了一个可以看得见的现实,许多看似高大上的艺术正成为通俗化的内容流布于社会之中,大到城市雕塑,公共艺术,艺术园区,小到电视广告、出版物等等,越来越通俗。因此,通俗文艺在如今实际上是不复存在,许多艺术形式的表现都显现出了通俗文艺的特点,并能够为通俗的概念所囊括,而通俗文艺又无处不在。 当代文艺走向通俗的时代特性是因为有着网络、视频、影像等新型媒介的传播,通俗的表现以及大众化的观念无处不在,而且利用快捷和便利的传播,使得通的时代特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现。文艺基于传播之通而达社会的各个层面,始终是利用的最有效的形式,明代的戏曲和典籍插图所表现的通俗特性,正形成了这个时代的文艺特点,其中有其雅的内容和形式,也难以隔绝俗的流布。雅和俗,精致与粗简就是在这样一种并存的状态中和谐相处,并表现出一个时代中的文艺在历史上的美誉度。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发展,不是在雅和俗、精致与粗简方面反映文化的品格和品质,而是在弥合其中的差距使之成为消费的手段,因此,社会上失去了对于雅和精致文艺的追求,却造就了表面繁荣的景象。传播的便利、顺畅、广泛,就容易形成大众化的潮流。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所接受,就必须要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就可能会用迎合的方式助推其大众化,而不可避免产生俗的内容、形式和表现,其极端的庸俗更是不可避免。网游、直播平台、动漫等有众多粉丝拥趸的新型的通俗文艺形式,与主流业态中的其它文艺形式都有着内在的联系,通俗而演变为庸俗成为当代通俗文艺的不治之症,而它却有着大众基础的普遍支撑。过去的通俗文艺主要存在于农民和市民之中,如今在城市化的发展中,通俗的文艺或文艺的通俗则是城市文化的主流,并影响和覆盖到农村。过去基于民间手法传播的通俗文艺在今天形成了以主流平台推动的强有力的态势,其导引的力量在社会的基层和文艺的供给侧这两端,它们的彼此呼应在文艺的各个方面颠覆高尚和高雅,消费品格和品质,造成了文艺业态内在品质的变化,改变了国家文化的形象。这就需要从两端入手,改善文艺的社会基础,营造近通远俗的社会环境。因此,要造就高雅文化的社会基础,用大众化的形式去导引,利用大众平台弘扬主流文化,利用大众审美普及美的要旨。通而不俗的根本是要融通,不要迎合;要普及,更要提高。用文化的步履 陈说平生的坚守点开图片,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下载“江洲履生”app应用和关注“陈履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陈履生美术馆商店购买图书↓↓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陈履生美术馆了解更多